每日椽真:台灣工具機錯失十年轉型良機 | 「核電」成為韓美合作核心支柱
早安。
以日前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談為契機,外界得以看到NVIDIA執行長黃仁勳、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會長李在鎔與SK集團(SK Group)會長崔泰源三者同框的畫面。同時,NVIDIA、三星與SK海力士(SK Hynix)三方在高頻寬記憶體(HBM)的合作與競爭,以及三星與SK海力士在美國的半導體投資,也引起外界更多關注。
近日,因涉嫌洩南韓LED業者首爾半導體(Seoul Semiconductor)的技術而被起訴的台廠億光電子,最終被南韓最高法院判處有罪,由首爾半導體獲得最終勝訴。
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:
南韓、美國以韓美首腦會談為契機,促成兩國企業簽訂共11項協議。值得注意的是,核能相關協議以4項佔最多數。外界因此認為,南韓核電正躍升為主導韓美製造業復興的核心支柱。
韓媒更是點出,若韓美之間的造船合作(MASGA),是關稅談判的「突破口」;雙方的核電合作,則是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在會談中獲得的「戰利品」。
隨著AI應用熱潮持續延燒,中國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(CSP)——阿里巴巴、騰訊、字節跳動及華為——在AI算力投入上的策略逐漸分化。儘管四大廠均持續加碼基礎設施,但就訓練與推理資源配置上,走向日益分化明顯,市場格局逐步清晰。
阿里巴巴仍將模型訓練視為核心,業者透露,約近8成預算主要投向訓練集群,並曾大規模採購包括H20在內的設備,以鞏固大模型訓練的領先地位。
人形機器人何時才能發酵,各界看法不一,部分質疑其實用性,亦有認為其相當「難產」,業界膠著暫時難下定論。不過觀察業界近期發展動向,相較人形機器人的不確定性高,非人形的AI機器人仍持續推進,尤其四足與輪型的構型因具有更好的負載和穩定性,反而成為相關業者切入機器人商機試水溫的理想構型。
中國近期舉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,雖美中不足,但相較4月時的馬拉松賽事,仍可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速度之快。不過具體來說,人形機器人還是存在著在激烈動作時產生重心偏離,而難以保持身體平衡的問題。
AI算力市場正掀起意料之外的變局。隨著H20在中國遭官方封殺,大量海外高階AI訓練二手機台設備(如NVIDIA A100與H100)近期傳出紛紛湧入中國轉入推理AI市場,影響市場供需結構正出現新一輪變化。
中國本土業者透露,技術廠商將其中的GPU核心與記憶體抽出,並轉裝到自製伺服器專用電路板,再裝上適合機房使用的散熱與供電零件,成為AI推理專用的加速器。這等於是自行改造用於高效能運算,間接迴避了出口限制,也顯示出硬體上的規避能力與次級市場的需求都極大。
關稅與匯率夾殺,台工具機產業屋漏偏逢連夜雨,已面臨近年最嚴峻的生存淘汰賽。然先前挺過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情,卻難逃這波關稅與匯率的雙重夾擊,全球工具機控制器大廠點出致命弱點,在於台廠錯失十年黃金轉型期,以致於現在處於「不上不下」狀態。
機械公會統計,台灣工具機產值2014年曾達到62億美元高峰,但2024年僅剩下27億美元,狂掉近六成。今年以來工具機業接單狀況未改善,加上關稅與匯率落後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與南韓,多家大廠近期先後傳出無薪假,從做四休三變成做三休四,更有許多上游零組件廠已面臨年底前可能關廠的命運。
責任編輯:陳奭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