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椽真:美規車直通台灣 | 台積電洩密案重判 南韓業界感嘆 智慧應用 影音
D Book
236
Vicor
electronicAsia 2025

每日椽真:美規車直通台灣 | 台積電洩密案重判 南韓業界感嘆

  • 張興民特稿

在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期間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(Narendra Modi)進行7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。

莫迪則表示近期兩國關係已重回積極軌道,邊界狀況保持穩定,且即將恢復中印直航,莫迪強調中印共識遠大於分歧,願從長遠角度看待關係發展,並呼籲公平合理解決邊界議題。

本次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,不僅中印領袖重申合作與和平,也凸顯印度在美國川普政府(Trump administration)關稅壓力下展現的戰略轉變。面對美國對印度商品加徵高達50%關稅及在俄羅斯能源、印巴衝突等議題上的外交摩擦,莫迪選擇積極修補並強化與中國的互動,將中印改善視為國家利益的策略性突破。

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:

🔎美規車直通台灣 汽車檢測產業將迎新變局?

美國與歐盟(EU)、日本等國貿易談判、試圖推動的「規格換稅」協議,旨在讓美國製造車輛,免於因在地法規需求而重新設計生產,進而降低成本。

若該協議落地實施,外界關注是否將造成汽車檢測產業,業務量大幅縮減,甚至面臨產能閒置的困境。

不過,以台灣汽車檢測產業現況來看,變革影響或不如外界想像那麼劇烈。業者指出,台灣每年汽車檢驗需求約為40萬輛,其中進口車約佔一半,較全球每年高達8,000萬~9,000萬輛的汽車需求而言,市場規模有限。

🔎搶入AI眼鏡商機熱潮 億光2H25毛利率力拚走升

億光2025年上半營收呈現小幅衰退,毛利率持穩,展望未來,第3季客戶下單持保守態度,原先預期全年小幅成長的目標恐落空。

然而近期隨著主要客戶的AR/VR智慧眼鏡新品推出,億光搭上AI智慧眼鏡商機,未來將導入更多功能搭載,包括環境光感測、生理監測、投影顯示等,看好不可見光及消費型電子產品毛利較佳,2025年下半~2026年毛利率表現將進一步成長。

🔎中國AI邁入高度軟硬整合 算力及模型能力快速成長

中國近期頻頻展示AI產業實力,從晶片算力到大模型能力,雖尚難超越美國一線業者,仍力圖在美國科技封鎖下逆襲成長。不過,在官方宣傳之外,中國AI產業實力究竟有多少底?

🔎NVIDIA客戶集中度更甚去年 2大神祕廠商包辦近4成營收

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(CSP)為NVIDIA AI晶片銷售營收主力來源,佔NVIDIA資料中心營收約5成,而NVIDIA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提交的2026會計年度第2季(2QFY26)文件中,提到NVIDIA大量收入來自有限數量客戶,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。

但也透露,僅兩家客戶就貢獻NVIDIA 2QFY26總營收近4成,達到39%的佔比,這引發了外界對NVIDIA客戶過度集中的擔憂。

🔎台積洩密案求刑14年 南韓屢「輕判」收場憂侵蝕競爭力

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洩密事件,隨著檢方正式起訴,也開始引發國際半導體業界高度關注。

韓媒指出,台灣將技術外洩視為國安事件,並請求從重量刑14年;南韓卻常常在發生相似事件時,將其視為企業間爭議,並以緩刑收場。這樣的差別,也許正反映出兩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差距。

 
責任編輯:張興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