鴻海、塔塔改寫蘋果鏈 首批iPhone 17產能移師印度 智慧應用 影音
D Book
236
Vicor
electronicAsia 2025

鴻海、塔塔改寫蘋果鏈 首批iPhone 17產能移師印度

  • 杜念魯台北

蘋果計劃在2026年之前,讓美國銷售的iPhone全數由印度組裝。法新社
蘋果計劃在2026年之前,讓美國銷售的iPhone全數由印度組裝。法新社

蘋果(Apple)iPhone 17系列正式亮相,伴隨著全球供應鏈版圖出現重大變化,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及中美貿易關稅不確定性加劇,蘋果加速調整生產布局。雖然智慧型手機仍位列關稅豁免清單,但據了解,未來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逐步轉由印度廠區出貨,這意味著,蘋果供應鏈進入新階段。

iPhone 17系列的推出,成為檢驗印度製造能否承擔首發重任的關鍵考驗。2025年4款新機首度於印度同步投產,並直接供應美國市場,打破過往「中國先行、印度補位」的傳統模式。系統代工供應鏈業者指出,這是蘋果首次將新機首發產能重心轉向印度,不僅象徵產鏈從中國轉移的策略加速,也顯示蘋果希望以印度為支點,分散對中國製造的依賴。

在美國關稅政策隨時可能加碼的背景下,透過印度製造供應美國市場,將成為蘋果穩定價格與出貨節奏的重要策略之一,而鴻海在其中扮演了絕對主力角色

鴻海位於邦加羅爾(Bengaluru)的新廠房,被形容為當地規模最大的iPhone製造基地,早在iPhone 17系列發表前,就逐步提升運轉狀態。在2025年3~5月間,鴻海由印度廠區組裝的iPhone就已經有97%直接出口至美國市場。

相關業界人士強調,鴻海不僅在產能建置上領先,也透過包機、加快清關流程等措施,確保美國首發市場的供貨無虞,展現出與蘋果深度綁定的執行力。

這樣的角色轉換並非一蹴可幾,而是鴻海近年持續深耕印度的成果,從早期試產到如今承擔新機首波出貨,鴻海透過增加當地員工、擴建組裝線、引進中國及台灣技術團隊,逐步克服在地化的挑戰。

供應鏈業者指出,鴻海的長期經驗與良率管理能力,使其能率先達到蘋果要求的高規格,成為首波量產的穩定力量。特別是在iPhone 17引入新散熱技術、機身工藝升級等條件下,對組裝技術的要求更高,鴻海能在印度同步達標,更凸顯其關鍵地位。

然而,蘋果也並未將所有希望都押在單一廠商身上,隨著緯創退出iPhone組裝,印度塔塔電子(Tata Electronics)迅速承接並併入其產能,更在2025年初收購和碩印度廠60%股權,一躍成為蘋果第二大在地合作夥伴。

相關業界人士表示,這一系列動作不僅讓塔塔電子成為蘋果在印度本土化的象徵,同時補上緯創退出後的缺口,也透過與和碩的合資,確保技術與管理能力不斷線。

據外媒報導,塔塔近期對美出口比重也逐步攀升至86%,顯示其在全球供應鏈角色的轉變。

在這樣的雙軸格局下,美國市場的iPhone已逐漸形成「鴻海為主、塔塔(含和碩合資)為輔」的供應模式。供應鏈業者指出,蘋果一方面倚重鴻海的量產能力與穩定性,另一方面也培養Tata作為長期戰略夥伴,以確保在印度具備多元化選項,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廠商。這樣的分工也展現出蘋果對印度市場信心加深。

從中長期來看,蘋果計劃在2026年之前,讓美國銷售的iPhone全數由印度組裝。

相關業界人士表示,若此計畫順利實現,將徹底重塑全球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格局,也意味著印度將成為蘋果在中國之外,最重要的海外製造基地。

同樣,對鴻海而言,不僅已憑藉技術與產能領先搶下主導地位,面對塔塔的崛起則帶來更多合作與競爭空間。而iPhone 17系列的問世,不僅是蘋果產品進化的里程碑,更是全球製造版圖轉向印度的關鍵註腳。

鴻海發言體系,向來對於特定客戶、單一業者狀況,不予公開評論。

責任編輯:何致中